今天在網路上看到了這樣的一篇文章: “日本人冷靜的背後 災區記者:冷漠”。我不知道日本人是冷靜還是冷漠,也許冷靜和冷漠,只是一體的兩面。在瑞典居住的那段時間,我對北歐的社會也時常有這樣的疑問。

2006年我出發前往瑞典時,大部分的人都問我這國家倒底是在哪,問我為什麼到那麼冷的地方,感覺北歐好像是愛斯基摩人住的地方。但不知怎麼的,2006-2007年,台灣突然出現了一陣北歐狂熱,不但商業周刊大篇幅報導丹麥是世界最快樂的國家,北歐從一個冷門的地點,到旅遊書一版一版的出,一時之間出現了相當多介紹北歐的政治、教育、社會制度的出版物,也引起了大家狂熱的討論與效法。當時心中覺得的不安,因為我覺得社會文化背景不同,很多東西不能一概而論,而且,凡事都有一體兩面,其中一面也許能帶給我們好的價值,但沒注意到的另一面,常常帶來預期外的影響。

北歐一項最為人善道的應該算是男女之間的平等,尤其是在法律上尋求真正平等。當時很多人舉例瑞典一年半的產假,這一年半的產假,不是女性獨享,而是爸爸媽媽可以共同分享這一年半的產假照顧小孩。也因此,可以避免雇主不願意雇用適婚適生女性的情況,因為雇男雇女都會冒請產假的風險。

我當然相當贊成這樣的人性以及平權的制度,也希望這樣好的制度能被大大宣揚,但我也想和大家分享我所感受到大家沒看到的另一面。瑞典真的男女非常平等,制度上來說,男女育嬰假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例子;生活上來說,男女生出去絕對是各付各的狀況,在路上你絕對看不到男朋友幫女朋友拿包包的情況(除非女朋友是亞洲人),瑞典女生也不讓男生幫忙,有時候他們會視男生的幫忙為一種侮辱。我在瑞典居住時,旅行的次數很多,回來的時候常常必需拖著比我個頭大很多的行李在路上走(因為計程車貴到不像話),或是上下樓梯;和瑞典同事出差時,身上常常是拖著一個、背著一個、再掛著一個。在瑞典的兩年來,不論是熟人也好,陌生人也好,只要我不開口,絕對沒有人會在我這種狼狽的狀況下伸出援手。我覺得北歐男女,除了在外表上身理上很不同,我認為在個性和行為上,並不是有很大的差別。也就是說,可能台灣女生想在男生找到的那種”男人味”,在瑞典男生身上不容易發現。但這並不是好與不好的差別,而是這個文化和制度下所形成的另一面,看個人的喜好和接受度而已。

北歐的高福利,也是大家羨慕不已的。小孩生出來幾乎是國家在養,每個人只要按部就班工作,不大需要去愁生病了怎麼辦,老了退休的生活該怎麼辦,反正人生一切都是國家顧的好好的(也許很多北歐人還是會抱怨,但我認為和台灣人比起來,生活這件事,他們的煩惱真的不大多)。這樣的制度下,人民生活安樂,每個人可以專注於發展自己人生的興趣,不用去愁麵包在哪裡,所以北歐人有更多機會實現他們人生的理想。反之呢? 我當初在做丹麥老人的原野調查的時候,發現他們有很多的獨居老人,雖然北歐的獨居老人,個個都說想要獨立,但是我發現他們其實很渴望和年輕人的相處和陪伴,但是照顧老人似乎變成政府的責任和老人自己的責任,而不是家人的責任。我發現在許多福利很好的國家,人民都會覺得很多事情都是政府的責任,對於不如意的事情,相較下來承受度很低。我並不是在說高福利不好,而是如果我們能事先考慮到它帶來的一些負面的影響而事先規劃,可以讓我們的社會更完善。台灣的社會幾乎算是沒有什麼照顧老人的制度,主要都是靠家人的扶持,但是要邁向一個先進國家所該建立的制度,不能完全仰賴人類的自覺和道德心。考慮到我們的文化,是尊崇”家有一老,如有一寶”的價值觀,我們在設計老人福利制度的同時,除了去了解如何能提供他們”繼續維持最後一段生命”的需要,也能同時考慮到他們心裡的需求和家庭的觀念的增進和維繫。

台灣的社會,很容易接受和吸收新的東西,這是很好的事情;但比較可惜的是最後常常形成未自省的一窩峰仿效。台灣想要跳脫代工的困境,不靠歐美而創新,深入思考反省的能力,是很重要的一部分。在國外工作這麼久,所謂的很多大師,的確是了不起,但是相當有自信卻天花亂墜的人,說真的實在不是少數。我覺得台灣人要跳脫長相是外國人講的話就是聖旨的崇洋情節,因為我們絕對有這樣的能力,真正需要增加的,是對自已能力和文化的自信。記得有一次看到CNN對周杰倫的專訪,其中周杰倫又提到,以後結婚要和媽媽一起住,當時CNN的採訪者,露出不可思議近乎輕蔑的笑聲說”你在開玩笑吧!",周杰倫當時在這樣的大媒體之前,還是很態然自若的告訴採訪者,這就是我們和西方文化的不同,並且解釋了我們的文化比較念舊和飲水思源,他講完我看到CNN的採訪者露出一絲不好意思的表情,很欣賞周杰倫對自己文化的自信,我只能說,周董,真屌!!

有很多人問我在美國念書和在瑞典念書差別在哪裡? 我認為瑞典的教育多了”反省”和”對人類社會的責任”。我在美國受的教育,教了一套HCI usability的設計方法,然後就把他練習到最好最準確;在瑞典,是對每一套設計方法做反省,找出他適用和不適用的情況; 在美國做project的presentation,通常是在談論這個project如何把這套methodology用得透徹,以及設計出來產品的好處;在瑞典,除了談論設計產品/服務的好處,更要去反省產品的反面影響。我自己認為,美國教給我成為一個好工匠的技術,瑞典教給我一個好的設計師該有的思考態度,因為一體都有兩面,設計也要考慮中庸之道。


 

創用 CC 授權條款

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禁止改作 2.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劉菲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